之前在公司做成本會計,對含稅收入和不含稅收入怎么計算這樣的問題經常有人問。從財務規范的角度說,正確叫法是含稅銷售額和銷售額。因為在增值稅法中,銷售額就是不含稅的意思。不過實際做賬申報業務上,為了更好的理解和區分,財務人員日常使用含稅收入(含稅銷售額)和不含稅收入(不含稅銷售額)這些個稱呼顯得更簡單方便成了習慣。對于含稅銷售額和不含稅銷售額之間的計算,稅法也規定得很清楚。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和財稅文件都有相關換算公式。
具體來說,就是一般計稅方法下: 銷售額=含稅銷售額÷(1+稅率)。
簡易計稅方法下:銷售額=含稅銷售額÷(1+征收率)公式很好理解。
比如說公司銷售產品,含稅銷售額113元,113÷(1+13%)=100元,不含稅銷售額100元,銷項稅13元。從這里可以看出一個隱含的恒等式就是:含稅銷售額-銷項稅=不含稅銷售額。 同理,如果是一個小規模納稅人銷售產品,征收率1%,含稅銷售額101元,101÷(1+1%)=100元。不含稅銷售額100元,應繳增值稅1元。同樣可以看到隱含的恒等式:含稅銷售額-增值稅=不含稅銷售額。這兩個換算公式方法非常合理和方便理解,在于它們是同樣的底層邏輯關系是:含稅收入-增值稅=不含稅收入。